
科学分类 | |
---|---|
界: | 动物界 Animalia |
门: |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|
纲: | 哺乳纲 Mammalia |
目: | 偶蹄目 Artiodactyla |
科: | 猪科 Suidae |
属: | 猪属 Sus |
种: | 家猪 S. domesticus |
亚种: | 山东农家猪 S. d. shandongensis |
原产地 | 中国山东省 |
体重 | 成年公猪:180-220kg 成年母猪:150-180kg |
毛色 | 黑白花纹为主 |
保护状态 | 国家级保护品种 |
山东农家猪
山东农家猪(学名:Sus domesticus shandongensis)是中国山东省特有的优良地方猪种,属于华北型猪的重要代表品种之一。该品种历史悠久,具有适应性强、肉质优良、繁殖性能好等特点,是中国重要的遗传资源保护品种。
历史与起源
山东农家猪的驯化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。考古学家在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猪骨遗存,经过DNA分析确认为山东农家猪的祖先。据《齐民要术》记载,早在南北朝时期(公元420-589年),山东地区就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猪种群体。
明清时期,山东农家猪的养殖技术日趋成熟。清代农学家张履祥在其著作《补农书》中详细描述了山东农家猪的饲养方法和品种特征,称其为"齐鲁良种,肉质甘美,繁殖力强"。

形态特征
山东农家猪体型中等偏大,体质结实,结构匀称。头部中等大小,额部有明显皱纹,耳朵中等大小且略向前倾。背腰平直,腹部紧凑不下垂,四肢粗壮有力,蹄质坚实。
毛色以黑白花纹为主要特征,通常表现为"六白"特征:额白、鼻白、四蹄白、尾尖白。部分个体还具有腹白特征。毛质粗硬,密度适中,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。
- 体长:公猪 145-155cm,母猪 140-150cm
- 体高:公猪 75-80cm,母猪 70-75cm
- 胸围:公猪 155-165cm,母猪 145-155cm
- 管围:公猪 20-22cm,母猪 18-20cm
生物学特性
繁殖性能
山东农家猪具有优异的繁殖性能,是其重要的经济价值所在。母猪性成熟较早,一般在6-7月龄达到性成熟,8-10月龄可以配种。妊娠期平均为114天,与其他猪种基本一致。
该品种的产仔数较高,初产母猪平均产仔数为8-10头,经产母猪可达12-14头,最高记录可达18头。仔猪初生重一般为1.2-1.5kg,成活率高达95%以上。哺乳期为35-42天,断奶重可达8-10kg。


生长性能
山东农家猪的生长速度中等,但肉质优良。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,仔猪从断奶到90kg体重的平均日增重可达600-700g。饲料转化率约为3.2:1,在地方猪种中属于较好水平。
遗传特性
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,山东农家猪具有独特的遗传特征。其线粒体DNA序列分析显示,该品种与华南型猪种存在明显差异,属于独立的遗传谱系。核基因组分析发现,山东农家猪携带多个与肉质、繁殖性能相关的优良基因位点。
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山东农家猪携带罕见的"SDF-1"基因变异,该变异与其优异的环境适应性和抗病能力密切相关。这一发现为现代猪种改良提供了重要的遗传资源。
经济价值
肉质特点
山东农家猪的肉质是其最大的经济价值所在。其肌肉纤维细腻,大理石纹分布均匀,肌内脂肪含量适中(3-5%),肉色鲜红,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嫩度。
营养成分分析显示,山东农家猪肉富含优质蛋白质(含量达20-22%),必需氨基酸组成完整,特别是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较高。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达到60%以上,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。

加工适性
由于其独特的肉质特点,山东农家猪肉特别适合制作传统中式腌腊制品。山东著名的"金华火腿"、"东阿阿胶"等传统产品都优先选用山东农家猪作为原料。其肉质在腌制过程中能够很好地保持形状和风味,成品具有独特的香味和口感。
保护与发展
20世纪80年代以来,随着外来猪种的大量引入和杂交改良的推广,山东农家猪的数量急剧下降。1985年的调查显示,纯种山东农家猪的存栏数量已不足5万头,面临严重的遗传资源流失风险。
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遗传资源,中国政府于1994年将山东农家猪列入《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》。山东省农业厅在济南、青岛、烟台等地建立了多个保种场,通过活体保存、冷冻精液保存等方式维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。
近年来,随着消费者对优质猪肉需求的增加,山东农家猪的商业价值重新得到认识。多家企业开始投资山东农家猪的产业化养殖,通过品牌化经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。

科学研究
山东农家猪作为重要的实验动物模型,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其与人类在生理结构和代谢特征方面的相似性,使其成为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肥胖症等疾病研究的理想模型。
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、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在山东农家猪的基因组学、蛋白质组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。2019年,完整的山东农家猪基因组图谱正式发布,为深入理解其遗传特性提供了重要基础。
参考文献
- 张明德, 李华强. 中国地方猪种资源及其保护利用[M]. 北京: 中国农业出版社, 2018.
- 王志刚, 刘小林, 陈瑶生. 山东农家猪遗传多样性分析[J]. 畜牧兽医学报, 2020, 51(3): 456-463.
- 赵建国, 孙丽萍. 山东农家猪肉质特性研究[J]. 食品科学, 2019, 40(12): 78-84.
- 农业农村部. 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(2021年版)[EB/OL]. 2021.
- Chen, L., Wang, H., Zhang, M. Genomic analysis of Shandong indigenous pig reveals unique genetic signatures[J]. Animal Genetics, 2020, 51(4): 512-520.